2022年8月27日,中国钢结构协会在北京以线下线上结合的方式,组织召开了“跨座式单轨钢-混凝土结合轨道梁关键技术及应用”科技成果评价视频会。该成果由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清华大学、中国单轨交通发展研究中心、芜湖市运达轨道交通建设运营有限公司、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完成。
评价会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科技大学岳清瑞教授为组长,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包琦玮教授级高工,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盛黎明教授级高工,协会桥梁分会理事长、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刘晓光研究员,北京交通大学张楠教授为成员。会议由协会常务副会长刘毅主持,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徐升桥,清华大学聂鑫,芜湖市运达轨道交通建设运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玉林,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李光均等项目主要完成人参加会议。
会上,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徐升桥教授级高工代表项目组,汇报了项目研究背景、关键创新技术及成果应用等内容。评价专家们审阅了技术资料,经质询和讨论,认为项目组针对跨座式单轨钢-混凝土结合轨道梁设计理论不完善、现有结构体系跨越能力不足等技术难题,开展了系列研发与应用推广工作,取得的主要创新成果如下:
1.基于数值仿真分析和实车动力测试结果,构建了新型跨座式单轨结合轨道梁设计方法,提出了动力系数计算公式和疲劳设计参数,发展了结合轨道梁设计理论。
2.创新设计了跨座式单轨新型结合轨道梁结构,研发了连续结合轨道梁负弯矩区抗裂技术,发明了结合轨道梁融冰雪技术,扩展了跨座式单轨的适用范围。
3.建立了结合轨道梁制造工艺、线形控制方法和架设技术,研发了可调式球型钢支座,形成了结合轨道梁建造成套技术,保障了结合轨道梁行车平顺性控制目标。
该研究成果获授权发明专利4件、实用新型专利7件、软件著作权1项,发表论文7篇,相关成果纳入行业及地方标准3部。研究成果在芜湖轨道交通1号线、2号线一期等项目进行了示范应用,节约工程投资约3360万元,经济社会效益和环保效益显著,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评价委员会认为,该成果整体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结合轨道梁动力系数与疲劳参数计算方法达到国际领先水平。